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
年少時光,那個活蹦亂跳的小毛頭踏入采詩集課堂,受教於趙老師的那一刻起,我與文學的篇章於焉開展。
在采詩集教學思維的引領下,寫作對我而言不再是考試與競賽的工具,而是心靈與世界的觸媒;我始終相信,即便在科技當道的年代,文字仍舊是觸探人性的最佳工具,語言與文學不該成為枝微末節的學問,而是值得花費終生探索的實用學問。
懷抱如此理想,以創作為目標,有幸成為台大中文系的學生,接受文學的深度薰陶與洗禮,並在大一時即展開采詩集的教學實習與探索,再次踏入采詩集課堂,擔任教學助教時,緊抓每一次上台機會,面對學弟妹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瞳,我幡然領悟教學與創作或有共通之處——觀察與揣摩每位學生的各種狀態、而後審慎嚴謹地審度教學方法,如何將文學的深度內容,或化繁為簡、或化深為淺的傳遞給比我更年輕的生命,這無疑是一門福至心靈的藝術,需要老師們用心研究與探索。所幸,在采詩集裡的老師們身上,屢屢可以得到很棒的典範與領悟。
在我的課堂中,我將帶領孩子,讓孩子理解:語文課程與寫作,絕不僅止於考試的技能,更可以是生活技能--面對生活,能詳實保存一份悸動;面對人際,能用思考的力量,深刻打動另一個靈魂;面對自我,能時刻保持與內在自我的深度對話,這就是文學的力量。